鄭州市信息技術學校
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
人才培養方案
2021年3月
一、 專業名稱及代碼
專業名稱:物聯網技術應用
專業代碼:710102
二、 入學要求
普通初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者
三、 修業年限
三年
四、 職業面向
五、 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
(一)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能夠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掌握必需的科學文化知識,具有扎實的計算機應用專業(側重物聯網)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適應生產、服務、管理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1.思想政治素質
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具有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職業道德。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勞動,艱苦奮斗,實事求是,勇于創造,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
2.文化素質
具有專業以外的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以及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修養。
3.業務素質
掌握物聯網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具備基于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傳感信息處理技術和互聯網技術進行信息標識、獲取、傳輸、處理、識別和控制的能力,能進行系統集成及相關技術與產品的開發和應用推廣,具有物聯網工程實踐能力,成為服務于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能人才。
4.身心素質
具有健康的體魄及科學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具有較強的心理調節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習慣,達到國家規定的體育鍛煉標準。
(二) 培養規格
1. 職業素養
(1)擁護黨的領導,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積極踐行科學發展觀,能遵紀守法,有事業心和責任感。
(2)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自覺遵守行業法規、規范和企業規章制度,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和創業素質。
(3)善于與人交流合作,講誠信,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
(4)具有物聯網技術應用相關的信息安全、知識產權保護和質量規范意識。
(5)具有一定的自我心理調整能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有健康的心理和體魄,能吃苦耐勞,樂于奉獻,能夠適應科技進步、社會發展和職業崗位變化,學會終身學習。
(6)具有熟練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2. 專業知識和技能
(1)掌握電工電子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2)掌握C語言程序設計相關知識和技能。
(3)掌握傳感器技術應用相關知識和技能。
(4)掌握RFID射頻識別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
(5)掌握ZigBee無線傳感網絡相關知識和技能。
(6)掌握計算機網絡、通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7)掌握軟件工程、網絡數據庫的相關知識和技能。
(8)掌握物聯網工程的相關基礎知識和技能。
3. 專業方向技能
(1)具備物聯網產品維修調試技能
(2)具備物聯網設備日常維護技能
(3)具備物聯網網絡參數設置技能
(4)具備物聯網智能家居室內設計圖繪畫技能
對應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傳感網應用開發】(初級):
能進行模擬量、數字量、開關量的數據采集,了解有線組網通信(485和CAN總線)等相關知識,會短距離數據通信zigbee簡單開發以及低功耗窄帶組網通信技術。
六、 課程設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
(一)公共基礎課程
(二)專業(技能)課程
1. 專業核心課程
2. 專業課
(三) 實訓課程
實踐教學包括實訓、實習等多種教學形式,是培養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是涵蓋物聯網崗位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本專業實踐教學基本要求分為10個模塊的(32個課題)訓練內容,基本實踐課程如下:
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項目式模塊化課程
(四)頂崗實習
頂崗實習是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已掌握一定的專業李論和基本專業技能后,進行的一次為期半年的頂崗實習。
通過專業實習,學生能詳細的了解物聯網企業生產的設備、工藝、售前、售后等相關知識和技能;了解企業的組織管理、企業文化、產品開發與銷售等方面的知識和運作。頂崗實習共計600學時,37.5學分。
七、 教學進程總體安排
“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教學進程總體安排表
八、 實施保障
主要包括師資隊伍、教學設施、教學資源、教學方法、學習評價、質量管理等方面。
(一)師資隊伍
1.專業教學團隊教師應畢業于物聯網、電子信息、計算機等相關專業。專任專業教師與在籍學生之比不低于1:30。
2.專任專業教師根據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和《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的有關規定,進行教師隊伍建設,合理配置教師資源。專業教師學歷職稱結構應合理,配備具有相關專業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6人;建立“雙師型”專業教師團隊,其中“雙師型”教師達到80%;具有業務水平較高的專業帶頭人3人。
3.兼職教師占專業教師比例30%,并且都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或技師以上職業資格,是實踐經驗豐富的行業企業技術專家、能工巧匠。
(二)教學設施
此專業教學設施應滿足“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滿足“項目化教學模式”在正常教學中順利開展,滿足每屆2-3個班的實訓規模。
根據招生規模和課程設置,我校教學設施需要配備12套物聯網設備和15間智能家居樣板間,包括物聯網樣板間、物聯網安裝維護操作臺、物聯網套件、環境監測系統。
物聯網安裝維護操作臺,包括智能書架/冰箱系統、物聯網電器安防系統、物聯網基礎控制區、物聯網生態園藝管理系統。
物聯網樣板間包括平板電腦、溫濕度傳感器、光照度傳感器、煙霧傳感器、門禁控制、LED燈控制、換氣扇控制、報警燈控制、窗簾控制、電視紅外遙控、空調紅外遙控、DVD紅外遙控。
依托校企合作,學校針對計算機應用—物聯網專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中建設有“智能家居”實訓室1個,“物聯網”實訓室1個,“電工電子”實訓室1個,“計算機檢測維修與數據恢復”實訓室1個,為物聯網專業培養提供了充足的場地。
(三)教學資源
1.教材選用要求
教學選用需從“十三五規劃教材”、河南省中等職業教育教材信息庫中選取,此外也可以選擇新大陸公司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書證融通”教材《傳感器技術應用》、《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與應用項目化教程》、《Android物聯網應用程序開發》等。
2. 圖書資料配備要求
學校需有500平方米的圖書館,校圖書館藏書需超過5萬余冊,計算機應用專業圖書量為11000多冊,生均專業圖書60冊以上;建有500個機位的電子閱覽室,能夠滿足學生的閱覽需要。
3. 數字資源配備要求
學校“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分別與“上海企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新大陸自動識別有限公司”簽訂了長期的校企合作協議,并在教學資源庫建設、教材選用、教材開發等方面建立聯系。教學團隊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資源,收集企業項目實戰案例,并依托網絡教學平臺將案例整理匯編成教學案例庫,運用到各門理論和實踐教學課程中。
該專業建設完成了一門精品課程《網絡操作系統-windows server 2008》。除了教材內容外,還包括電子課件、教學大綱、信息化教學設計、實訓大綱等內容。同時完成了2本校本課程的開發:包括:《局域網技術實訓》和《網絡信息安全》。這些數字資料都在學校官網公開。
(四)教學方法
1. 教學方法
根據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各個課程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本專業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有理實一體化,崗位主導式教學法、 “教、學、練、做”四位一體教學方法 “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等。
2. 教學手段
采用傳統和現代信息技術交互的教學手段。利用信息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實現課程資源數字化,需建設共享型課程資源,開設師生網絡交流論壇。利用學校“物聯網實訓室”、“智能家居實訓室”、“新大陸NEWLAB”實訓室等資源開拓學生第二課堂和興趣小組等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技術,上傳視頻及圖片資源,為學生自學與進一步學習提供條件,為學生自主學習開辟新途徑。到目前為止,我校老師帶領的學校“智能家居產品設計”興趣小組一直在致力于智能產品設計,先后設計出了“感恩搖動棒”、“智能小夜燈”等智能產品,產品從電路板設計、焊接、程序設計、燒寫、智能臺燈燈罩設計、3D打印等全部由學校老師帶領興趣小組的學生一起完成。
3.教學組織
認真貫徹“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理念,依托學校“專業建設委員會”的力量和作用,認真組織本專業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有序進行。
物聯網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要把提高學生職業能力放在核心和主要的位置,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構建物聯網復合型人才培養方案。
(五)學習評價
由學校、學生、用人單位三方共同實施教學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學生專業綜合實踐能力、“雙證”的獲取率和畢業生及就業質量,專兼職教師教學質量,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多元化教學質量評價標準體系。
1. 課堂教學效果評價方式
采取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主要包括筆試、作業、課堂提問、課堂出勤、上機操作考核以及參加各類專業技能競賽的成績等。
2. 實訓實習效果評價方式
(1)實訓實習評價
采用實習報告與實踐操作水平相結合等形式,如實反映學生對各項實訓實習項目的技術水平。
(2)頂崗實習評價
頂崗實習考核方面包括實習日志、實習報告、實習單位綜合評價鑒定等多層次、多方面的評價方式。
對學生學習評價的方式方法提出要求和建議。
(六)質量管理
加強各項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建設,規范教學管理文件,明確教學管理重點和管理模式。完善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形成教學督導、教師、學生、社會教學評價體系以及完整的信息反饋系統。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激勵機制和獎懲制度;加強對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和收集企業對專業人才需求反饋信息。建立實訓室開放管理制度,保證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效果,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建立全年無休校隊訓練制度,通過“優幫差”拔尖優秀技能人才進行培養,參加“市省國”三級技能大賽。同時建立學校全員化技能大賽制度,幫助每一個學生在技能方面成長。
九、 畢業要求
(一)學分要求
本專業學生在規定學習期間內,修完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必修課程和部分選修課程。達到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要求,修滿170學分(其中社會實踐活動學分不得少于5分)以上者,頒發中專畢業證。其中,必修學分需要完成148學分。選修學分共22學分。
(二)證書要求
至少取得1個與本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
與本專業相關的1+X證書為《傳感器應用技術》
(三)其他要求
(1) 操行評定合格;
(2) 至少參加校級全員化技能競賽各項均達到“合格水平”。參加市、省、國三級競賽并獲獎的學生,可酌情進行學分互認。
(3)《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達標。
十、 附錄
一般包括教學進程安排表、變更審批表等。
(一) 教學進程安排表
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教學進程時間分配如表所示
教學進程時間分配表(單位:/周/節)
(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變更審批表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變更審批表